西汉初年,其实我们人类社会就已经开始有了数学方面的应用了。那个时候,汉武帝下令组织数学盲人,或称为盲眼算师,来为国家解决各种数学难题,以应对战争中的各种实际需求。
而当年号称“世外桃源”的琅琊山下,也生活着一位盲眼算师,他就是范增。范增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盲人,他能够进行口算,而且能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独自解决各种数学难题,深受当地人民的尊敬。
相传,在范增老师的门下,曾经有一位名叫赵盾的高足。有一天,赵盾准备请自己认为山中最聪明的人——项王亲自来评判自己的聪明才智。范增知道这件事情后,便告诉赵盾:“项王虽然智商确实很高,但是他在乎的是实际问题,而非理论上的玩意。”
于是,范增决定给赵盾出一个题目,让赵盾拿到项王面前看看,考验一下项王是否真的象以前传说那样机智。这个问题是:若公鸡一只值五钱,母鸡一只值三钱,雏鸡三只值一钱,用一百钱买一百只鸡,其中公、母、雏各几何?
赵盾拿到题目后,不一会儿就给出了一个正确的答案,但是范增告诉他这个答案是错误的。最终,赵盾来找范增请教。范增告诉他:公、母、雏的数量分别是:公鸡四十只,母鸡三十只,雏鸡六十只。
为什么呢?因为公、母、雏的价格比例是5:3:1,但是数量上无法以这个比例实现,所以我们只能取其中最小的公、母数目作为数量参考,即:公:母:雏=3:2:9,然后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上述的结果。
这就是古代智者范增利用简单数学题来考验一个人的方法,而这个方法也被广泛地用在了后来的各种游戏、竞赛、选拔中,此外也说明了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,数学的应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