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羲先天八卦图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,它由八个方块组成,每个方块内画有“太极”“兑”“离”“震”“巽”“坎”“艮”“坤”八个卦象。伏羲先天八卦图的起源和演变历程十分丰富,下面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。
据史料记载,伏羲先天八卦图最早出现在《易经》中,成书于战国时期。《易经》中的八卦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,所谓先天,指的是天生的、固定不变的,它是五行相生相克、阴阳转化的理论基础;所谓后天,指的是人在生活中发现的、相对变化的。
伏羲先天八卦图的图案,其实早在商代晚期,就已经在商代青铜器上出现。但是,此时的八卦图并不是伏羲先天八卦图,它只是一种由刻上三个和一个长竖条所组成的符号,它们代表了地、水、火、风和雷炮五种力量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程颐和扬雄解释《易经》时将符号改为阴阳和五行的八卦图,后又演变为伏羲先天八卦图。
从此,伏羲先天八卦图在古代中国历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,成为中国国粹之一。它不仅仅是道家、儒家、佛家等诸多学派的通行工具和研究理解的重要课题,同时也为当代人们提供了反思人生哲理、升华人生情感的文化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