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羲之,字逸少,圣谷人。晋元帝时,拜太常博士。王羲之曾经在梦中得到启示,那天晚上,他梦到逍遥游,好像山风盈袖,若有所思。他一时忘却了时间,忽然发现一位老者拿出一张画板递给他,并说:‘好好写吧!’王羲之拿到画板上后,便想写字,却发现笔没有了。再一想,用手指在画板上画了一张便条,写了几个字。醒来后突然茅塞顿开,他想到自己要突破文学的限制,丰富书法的表现力。于是,他开始研究鼓吹篆隶,发扬草隶,创立了新风格的楷书,加强了线条的力度,改变了晋代长平、魏碑同一的状貌,使字像洋葱一样层次分明而且具有很强的韵律感。这就是王羲之梦中得到的启示,给王羲之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王羲之所创的飘逸洒脱的行笔、清秀俊逸的魏碑和气势磅礴、雄浑苍劲的大篆,这三种书体并称‘王羲之三绝’。
一代书法大师——王羲之的故事
王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,擅长草书和隶书,被誉为“书圣”。他自幼聪慧,爱好书法并刻苦钻研,在书法艺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。
据说王羲之小时候常常拿着竹简写字,有一次他躲在家里厕所中写字,结果被母亲发现了。母亲就把王羲之用的竹简扔进了粪坑,王羲之认真搜寻了好久,终于在粪坑中找到了他的竹简。从此,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更加坚定。
王羲之精通隶书,曾为晋恭帝和刘宋武帝等人书写过许多御书,深受赞誉。有一年,晋惠帝想让王羲之为他写一篇《兰亭序》,王羲之开始认真地准备,到了临笔之时,却突然眼瞎了。后来,王羲之找到了一种植物叶子涂在纸上,才成功将《兰亭序》写出。这个故事成为后来《兰亭序》背后的佳话。
王羲之以他的学识和才华,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书法作品,在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王羲之的故事:九十岁犯颜体之病,周公旦为其书写临终墓志銘
王羲之,字逸少,是晋朝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、画家、文学家。他自幼好学,官至侍中。相传王羲之晚年患有“颜体之疾”(患有这种病的人不能掌握好笔,文章难以成章),但是他坚持练习书法,终于战胜了病痛,创造了一个新的书法时代。
王羲之的绝笔是他的临终墓志铭,成为后人学习他的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一。据说当时周公旦也在场,看到王羲之生命垂危,便抱着他的遗愿,写下了他的临终墓志铭。墓志铭的内容是王羲之于晋元帝太宁四年(公元386年)病逝,享年九十岁,当时的社会上风盛雨衰,但是王羲之以不凡的才能,书法和文学艺术却占据着显赫的地位。志铭运用了比喻、感慨等修辞手法,言简意赅,表达了王羲之的心声,感人至深。